close

陳星二郎..資料..(三重區大竹圍鑾井陳)

 http://blog.xuite.net/chensinger31/twblog

 

 

清明節掃墓
鑾 井
鑾 井 (1) 清明節掃墓 鑾井陳 十七世祖陳鉅宥

台北關渡山丘上有一座佔地約300多坪,道光14年的「風水」,是我們的祖先在清朝乾隆期間,遠從福建同安縣渡海來台的第二代祖先(鑾井十七世祖陳鉅宥 蜜公)的墳墓。

源遠流長如今子孫已繁衍至第十一代了。照片是1958.4.5清明節拍攝,圖左穿學生制服手持草鐮刀的是二郎。

祖墳面向觀音山 硬漢嶺,山明水秀,視野遼闊「好風水致蔭好子孫」,每年依習俗清明節這天陳氏宗親大家族,由早期交通不便從淡水河 包划船上岸,到現代的坐遊覽車來向先祖掃墓和拜牲禮。

萬物本為天,人本於祖。清明掃墓慎終追遠不僅使先人的美德懿行萬古流芳,更為後世子孫樹立倫理孝道的典範。

1958年清明節,祖墳前是一片廣闊的農田,農夫正在插秧的景象。

世事難料,陰陽相隔一道牆,祖墳前的一片農田,如今已演變為寸土寸金的別墅群與高樓大廈,那些在田裡辛苦工作的農夫們,如今搖身一變已成為日進斗金的大富豪了。

            黑白照片 陳瓊霖 攝影 陳二郎 收藏 2009.4.4 

 

 

鑾 井 (2) 慎終追遠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鑾井-陳氏家族 祖先牌位-祖靈依附 數典忘祖-大逆不道

鑾井陳家三房早期公廳
神龕的宋-朱熹對聯:「存忠孝心行仁義事,立修齊志讀聖賢書」。

民國55年,鑾井 陳氏家族三合院祖厝公廳,每年開漳聖王聖誕千秋大拜拜盛況。

清朝乾隆年間,台灣人民祖先,遠隔重洋從大陸飄揚過海到台灣開墾,先民橫越黑水溝的滔天巨浪,歷經渡海的凶險,抵達台灣後又恐懼原住民(生番)的侵襲,

以及瘟疫與天災人禍的種種威脅,當時在陌生的處境,先民對宗教的需求特別強烈,移民為求渡海一路順事,都會從家鄉隨身攜帶神像與香火以祈求平安。

遠渡重洋而來的神像為台灣的寺廟播下了種子,而從家鄉帶來祖先的牌位遠源流長,為後世子孫慎終追遠,延續香火代代相傳。

鑾井陳家三房民國68年改建後公廳

眾所皆之,祖先的牌位(神主牌)是歷代祖先們靈魂的依附,祖先的神靈共同聚在一起,時時照拂子孫生活,神主牌裡面書寫歷代世祖的名號,是一個家族的重要文化遺產。
如今,傳統習俗已隨時代變遷更改與簡化,

俗稱:「神明大家(公家)拜,公媽無拜誰人拜。」
俗話又說:「侮辱神明,不敬祖先必遭天遣。」

數典忘祖、大逆不道,任意毀棄祖先牌位,祖先的魂魄失去依附,無家可歸,在外飄零,成了孤魂野鬼,違背了「子孫永遠奉祀」的誓言,這是後代子孫的罪孽,會遭遇祖先詛咒,後果不堪設想。

鑾井陳家二房祖厝(拆建前)

鑾井陳家二房改建後公廳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上積德,萬古流芳,敬天祭祖是我國傳統美德,
朱子治家格言:「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逢年過節依傳統,必備菜飯酒品祭拜列祖列宗,父祖輩們(拜三代)逝世紀念日另行做忌(逝世紀念日那天拜拜台語稱做忌),撫今追昔,緬懷祖先德澤,祈求祖先庇佑子孫身體健康、平安、大賺錢。

 

清朝時期的景象
鑾 井
鑾 井 (3) 清朝時期的景象

鑾井 陳家三合院公廳,每年開漳聖王聖誕千秋大拜拜盛況。

二郎出生於台北縣三重埔大竹圍(大同北路一帶)的三合院祖厝,我們的祖厝鄰近有許多不同姓氏的傳統三合院祖厝,都是「唐山過台灣」時期來台灣開墾後定居下來,

這裡有三塊我們同宗親的陳厝、
還有李厝、邵厝、黃厝、汪厝、
以及三張與六張的林厝,
除外還有人丁較少居住一條龍式的連、蕭、戴姓住宅,
不同的姓氏族群同住在大竹圍,
形成一個三重埔最大的聚落,世代大都以物農維生,民風淳樸,兩百年多來大家沒有爭鬥和睦相處。

黃厝拆除改建前景物
我們的三塊大厝陳氏同宗親三合院,正廳與埕都面向朝西,我們的祖先選擇大厝方向面朝西,有更充足的陽光和時間曬穀,能順利的完成豐收。二郎住三合院後落,鄉村風景真正好!

打開後門眼見到的是一片綠色田園,遠眺青色的七星山 、大屯山和觀音山 山脈,可遠看北投唭哩岸山坡與山麓陽光照耀下的安山岩石,還可聽到三公里處三重國民學校遠傳而來的敲鐘聲。

我是陳家渡海來台第八代子孫,
住在阿祖、阿公們曾經住過的家,所有的景象從清朝時期到我的童年時期都沒有改變,物換星移,如今時代更迭沒有幾十年,所有的三合院住宅和農田都改建高樓大廈了,

由寧靜的鄉村蛻變成繁華的都市是我們當時始料未及的。

那個時期大家同住在一個大聚落的生活圈,
所有出入的人口都要從我們的陳厝埕尾道路(正德街)經過,
閭里鄉親大部份都認識,此時,我來提起一段三重埔許多人知道的往事,

早期祖先到三重埔開墾,每一家族都擁有廣大的耕作土地,
其中四位我認識的有名大地主石頭仔、三江仔、坎豹仔、林仔昌,光復後不久他們四個人,好逸惡勞,揮霍無度,把家產全部敗光,把祖先胼手胝足開發得來的數甲土地變賣(台語叫家伙)開了了,不知是巧合還是報應,之後,
這四位地主的後代兒子們,無一倖免同時都很落魄,有的吸毒、有的植物人、有的眼瞎、有的精神異狀,眼見上一代的業障卻連累到後代的子孫,實在另人扼腕。

 

 

鑾 井 (4) 三合院的黃金歲月
鑾井 陳家祖厝
祖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二都 陳井大社鑾井祖安鐵芸堡安民社

三合院的埕是稻米收成後曬穀的場所也是親屬運動聚集的場地,
照片攝於1966年,埕尾的田園已蓋滿房子,
1978年我們陳家三合院也隨時代發展全部改建五層樓房住家,並設有陳家祖厝公廳。

在台灣民國50年以前大部份都還是三合院聚落,三合院台語又稱大瓦厝,是台灣的傳統住宅,主要形式是由廳堂與左右護龍及廂房組成,其特點是所有房舍正面都朝向中庭呈ㄇ字形,

廳堂是安奉神明與祖先牌位的公廳,護龍與廂房由親屬居住,三合院的埕是稻米收成後曬穀的場所,也是親屬運動聚集的場地,三合院最大的功用是凝聚族人的親和力,並有互相照應各住家的防衛功能。

三合院住家的成員,都是有血緣關係同一位祖先傳承的宗親,每逢年節或做祖忌(祖先逝世紀念日),時間一到大家不約而同把煮好的菜飯端到公廳祭拜,香爐插滿子孫的香火,

長長的供桌上擺滿了雞鴨菜餚,金銀紙錢,這是緬懷祖先德澤,慎終追遠傳統孝道的美德。

三重崇德居 攝於2010.10.3
三合院住的都是自己的親屬,世代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同在一個屋簷下看到的不是七叔公仔就是四嬸婆仔,小孩們伯嬸房間穿梭自如,白天在附近田園捉泥鰍、搖樹抓金龜子、

在三合院埕中玩尪仔標、踢鐵罐、捉迷藏、玩龍眼子、桃仔子,夏夜在三合院埕尾園地捕螢火蟲,在三合院埕中擺草蓆坐著納涼,聽大人說神仙傳說、忠孝節義與民間故事,

看天上星星說姜太公釣魚,銀河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聽淑仔叔公談日本時代的往事,聽德旺伯仔說令人毛骨悚然的鬼話。
居家生活男主外女主內,無後顧之憂,粗茶淡飯,家庭生活足夠餬口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大家相處非常融洽,日子過得很歡樂,這是二郎生活在三合院時期的黃金歲月

 


鑾 井 (5) 二十二世
一位平凡令人感念的母親
二重埔公學校 台北煙草工場 皈依佛法 慈濟功德會 239號靜壽委員

日本大正9年(民國9年)先母陳寶琴女士出生於三重埔三張的林氏祖厝,
先外祖父母育有子女七人,先母二重埔公學校畢業後,舉家遷徙現址三重區三和路一段,
十九歲下嫁於大竹圍(正德街)陳家祖厝青年擇年公,同時期昭和14年(民國28年)任職於台北煙草工場(現址台北市後車站華陰街,前建成國中 )擔任工手,

昭和15年(民國29年)長子陳昭一郎出生,昭和17年陳星二郎相繼出生,先母辭去職務在家相夫教子。

先父大正5年(民國5年)出生,三重埔公學校畢業後在「臺北丸台運送株式會社」做辦事職員,直到民國73年退休,由於先父有安定又優渥的薪資加上先母勤儉持家,

在戰後經濟窮困,三餐無繼的年代,一家生活不愁吃穿,日本時代我們家庭已有電燈,戰後同時把老家改建磚瓦平房並舖上水泥地,是鄰閭們稱羡的家族。先母一生樂善好施,

對親友有困難時竭力幫忙,曾全額借貸給做車伕的親戚,將二輪載客手拉車換買一部嶄新的三輪車營業賺錢,幫鄰居開麵筋場,協助友人資金開皮鞋廠、往海外做生意,對窮苦家庭經常施以援手,舉善之心不勝枚舉。

1991.1.21和師父(中)合影 (左坐一先母陳寶琴女士)
民國49年於鎮安亭與蘆洲湧蓮寺 學佛誦經,並四處為人助念,從此半生茹素,
民國71年4月16日63歲 發心皈依佛法僧三寶求受三皈恭請 上證下嚴法師為三皈本師賜法名靜壽,同時加入慈濟功德會239號靜壽委員,為善心人士募款、代收善款。

「積善之家慶有餘」,先母是位慈祥,非常傳統的台灣母親,教子有方,四男一女個個成家立業,兒孫滿堂,都是循規蹈矩的好國民。一向身體健康硬朗的阿母,一生無身苦病痛,

罕見的一輩子不曾進醫院,這是先母一生為人良善的福報,典型在夙昔,緬懷家母是一位平凡令人感念的母親。

 

 

十六世祖增升 陳將當公 十七世祖鉅宥 陳蜜公


民國100年4月5日,鑾井陳姓子孫每年清明節,團體乘二部遊覽車到關渡墓園向祖先掃墓,祖墳四周原是一片農田,時過境遷如今都已改建高樓大廈了。

我們從淡水區自強路124巷「關渡麗景」大廈園區經過。
走向墳場小山丘
山丘上被迫遷移的墳墓。

用牲禮祭拜渡海來台的十七世祖鉅宥 陳蜜公。
牲禮拜福神
壓紙錢(掛紙)
拜牲禮與掛紙
廣大的墓園,據上代傳說,原本整座山是先祖所有,先祖逝世後於此長眠,清朝時期沒有登記,於是整座山開始被濫葬。
為福神燒金紙
為祖先 鉅宥陳蜜公燒銀紙
鑾井 清十七世祖壽藏 暨陳媽蕭氏 道光甲午肇秋 男 允立 光贊 清檀 自在 預立。鉅宥陳蜜公,生於乾隆34年(1769年),卒於道光14年(1834年)。
「乞丐趕廟公」我先祖道光甲午年間安葬於此,如今財團相互勾結透過合法程序,霸佔整個墳墓山頭佔為己有,公告強迫有主、無主墳墓遷移準備蓋大樓大撈一筆,事實舉證,清道光與民國年代,誰是土地所有人?

關渡鉅宥陳蜜公掃墓後,接著往觀音山 獅仔頭大板椅掃十六世祖增升 陳將當公墓園掃墓並祭拜牲禮。
后土(福神)拜牲禮。
鑾井十六世祖 顯考將當陳公 昭和乙卯年修 男三大房立石。將當陳公生於雍正7年(1729年),卒於嘉慶10年(1805年),是福建攜三子渡海來台的第一代祖先,

關渡十七世祖鉅宥 陳蜜公是他的第三房兒子。

 

 

 

 

鑾 井 台灣族譜
鑾 井
鑾 井 (6)
台灣族譜 陳井大社鑾井社分支 按鐵芸堡按民社
祖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二都 陳井大社鑾井祖安鐵芸堡安民社
鑾井按民社分支渡台譜序
吾等祖先原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二都陳井大社鑾井祖安鐵芸堡安民社人民,因以鑾井為燈號。十六世祖將當公諱增升係十五世祖弼公諱炳晧之子於大清乾隆年間(年次不詳),

因妣早逝攜四子與族人同舟渡台,舟中因族人無後求公出嗣一子公答應以四子過為其嗣子,上陸後族人即攜子往南而去未再有往來。

將當公則攜三子落藉於台北廳北路淡防分府上淡水內港興直堡三重埔庄 土名大竹圍,即現今之新北市三重區大同北路、正德街一帶,其後子孫繁衍,四處遷徙分布全台。
我家祖譜自十六世祖將當公渡海來台以來至今雖有然其間歷經清朝及日本之統治,二次世界大戰以至臺灣光復之長年動盪,族人之遷徙失聯,

各房雖各有登錄惜未能集其大成,爰不揣翦陋,殚三年之功,查訪各房族親希能完成編輯,於今雖未臻完善無缺但已盡力,其間失聯一二代之宗親因資料之缺乏未能收編入冊,

至於我始族由來實錄舊譜序之甚詳,其譜序因我家無抄存,係由「台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奉祀一百二十週年暨重建七十週年紀念特刊」三六三頁所抄錄,而其提供者係何人未能查明而訪之,實一大憾事。
中華民國八十年(1991年)歲次辛未仲秋月安民社派下二十二世雲孫彰慧敬序
世系圖
壹世祖
謚 公 始祖
貳世祖
橄欖坑 公
參世祖
字 啟名 公 (壹、貳、參世祖 非祖譜記載源抄錄自陳家公廳皇清祖先總牌位)
(四世祖至九世祖記載不詳)
十世祖
太源公
十一世祖 太源公之子
長子-文公
次子-武公 鑾井社開基始祖名武公 諱霈十世祖太源公之次子
三子-英公
四子-烈公

大清乾隆三十三年歲次戊子葮月次房雲孫圻選萬遵古錄
謹將長房、二房、三房、編修表德諱字首開列于下

祖發公-支派續修族譜從十二世欽字修起長房世代表德字首
欽 源 根 炳 增 鉅 淵 樹 熾 坽
鎮 海 梅 焰 境 鑾江 桂 焙 城

宗發公-支派續修族譜從十二世錫字修起二房世代表德字首
錫 洪 植 耀 圻 錦 添 榜 熀 墀
鐶 洞 格 煜 坦 鑑 泉 棨 榮 堳

明發公-支派續修族譜從十二世鈞字修起三房世代表德字首
鈞 浩 業 熙 址 鈺 涵 森 耿 墂
釗 溪 梓 煥 堵 鍊 液 材 恢 超

十二世祖 鑾井 武公之子
長子-祖發公(欽)字輩
次子-宗發公(錫)字輩
三子-明發公(鈞修)字輩

十三世祖 (源)字輩 長子祖發公之子
天成公(源魁) 上厝派
怨公(源吉)
十四世祖 (根)字輩
進公(根致)
意公(根還)
十五世祖 (炳)字輩
弼公(炳晧) 親公(炳晴) 總公(炳昭) 聯公(炳曗) 止公(炳暄) 娘公(炳曠)
工公(炳彛) 祿公(炳暾)

十六世祖 (增)字輩
將當(增升)-弼公之子 渡台始祖
享公(增運) 仁公(增愛) 為公(增勇) 眾公(增聞) 經公(增益) 衷公(增能)
陣公(增群) 耏公(增時)

十七世祖 (鉅)字輩 將當公(攜三子渡海來台)
長子-賽公(鉅報)
次子-陀公(鉅良)
三子-蜜公(鉅宥)

十八世祖 (淵) 字輩
賽公 長子-光懙(淵菁) 次子-光全 三子-福山(淵源)
陀公 長子-賞(淵世) 次子-秀(淵文)
蜜公 長子-允力(淵扶) 次子-光贊(淵深) 三子-清檀(淵波)
四子-自在(淵明德)

十九世祖 (樹)字輩
光懙 長子-缄(樹慎) 次子-神德
光全 長子-清雲 次子-清勇 三子-清木 四子-賜川 五子-五湖
福山 長子-有 次子-合成(樹符節) 三子-彩傳
賞 長子-斷(樹儀信) 次子-賀 三子-係 四子-神石 五子-居
秀 長子-四吉 次子-四寬 三子-四串(樹克養) 四子-振昌(其)
允力 長子-子來(樹藍) 次子-添助
光贊 長子-恭來(樹溫) 次子-添來(樹嘉) 三子-水返(樹溉)
清檀 長子-璇璣(樹英) 次子-玉衡(樹叢)
自在 長子-長發(樹祥) 次子-滿流(樹忠) 三子-金頂 四子-雙慶
五子-雙益

二十世祖 (熾)字輩
缄- 貴 吉古
神德-金獅 佛生
清雲-江南 江漢 江風圭江 江溪
清木-厚 靟 惷昧 夾 玉順 阿登
賜川-峒珍
合成-金水 滄浪 滄潭
彩傳-振聲 頂房
斷- 江海
神石-朝用 惷蕃
四吉-登林 深池
四寬-新經 新淡 錦江
四串-拱照 三容 三良
振昌-矛仔
子來-神竹 聰明
添助-朱桃
恭來-赤牛 田塗 阿豆
添來-永和 國榮
水返-景旺 文種 作扶
璇璣-楊柳 郁李
玉衡-心讓
長發-烏筆 馬世 戇坤戇港
滿流-朝卿 竅嘴
金頂-梃楫 廷彬
雙慶-春雨 生地 寶欽寶興 濶嘴 定建

二十一世 (坽) 字輩
和尚 惷永 梅枝 李葉 宙 進財 金朝 灼松 清標 德頭 德根 廷藩 廷耆
廷薰 源 化 改心 廷萍 蓬春 朝松 朝樹 朝根 水 輝 沛 三才 樹根 屬橋戆 蘭 神火 水樹 溪裕 金安 和水 火土 惷甲 水棖 性論 水園 寶炎 神改 金塗 清和 義雲 登波 登洲 樹兜 一勳 錡津 一煌 一浦 鎕 鑼 阿環 長權欲強 堅固 堅英 鐘彥 淑濡 錦 錫忠 敬 烏肉 阿香 炳廉 坽標 新英 新華 燃 慮 換義 換晴 根火 有成 根本 有財 有全 叢 祥白 朝瑞 朝祿 朝琳豐耀 豐琛 豐亮 豐寧 豐穎


二十二世 (鎮) 字輩
惷 寶應 金言 乞 江順 紅毛 萬生 萬益 幸國 忠陽 忠和 錫賢 汶安 啟惠堅源 延熙 延輝 延壽 延猶 伯齡 伯欽 榮卿 茂犜 茂盛 茂榮 榮華 榮貴 榮晉 蕙英 丙寅 惷銅 高婪 丙申 高陞 烏皮 擇國 文章 澤隆 鎮鏕 鎮乾 劉衛檉 淇松 朝枝 鎮印 培養 朝旺 信揚 世杰 仁杰 民杰 圻杰 松杰 燦陞 燦瑞 錫戎 阿崁 北擇 龍潛 東生 春福 擇年 渥 根 堯俊 堯麟培南 培植 豐文 瓊霖 溪山 榮根 春生 振南 清和 意燦 德隆 庚隆 謙富 炎隆 桂林 學文 學周 世英 天來 長 壽陽 壽鐘 田土 廷堅 高魁 家福 家財家成 家富 家貴 家得 錦堂 正則 正吉 彰慧 幸雄 鴻起 永宗 鵬舉 鴻容 駿季 志青 泰佑 松壽 尚文 正男 正偉 明陽 玉書 振榮 志隆 詩昌 一雄 鴻輝榮坤 望曾 望一 佳禕 佳旦 清基 鴻展 棟堅 榮燦 榮杰 榮銘 文麟 柏廷

二十三世 (海)字輩
麗花 昭銘 柏豪 志銘 志誠 志強 志綜 建秋 建良 泰儒 重佑 炳榮 炳誠泰銘 葉隆 信維 信隆 葉銘 柏良 柏成 清富 清福 清谷 文彬 達夫 秀夫 吉夫 俊夫 哲夫 信夫 燕然 卓然 福興 福隆 福雄 福進 福興 福忠 玉人 鴻輝信佳 怡銘 怡誠 承業 滙春 榮泰 順興 文成 永昌 文吉 天賜 海源 耀卿 舜宗 弘毅 金錶 聰奇 井鴻 子諺 子順 子南 子勝 罔市 曾月 詩煌 詩賢 陳木亮夫 明暉 明堂 明忠 永哲 金哲 三哲 源泉 源豐 文豪 鏗文 炳宏 美鳳 裕德 裕明 裕榮 裕哲 裕進 裕鴻 文德 進發 進祥 進忠 文清 文仁 天賜 天明天祥 天進 有忠 有義(二郎) 有福 有興 天華 益章 益次 益慶益將 添福 瑞源 瑞雄 嘉銘 政杰 政廷 義榮 明光 明進 聰穎 紀名 紀元 紀壬 清彬 阿珍 志鴻 志豪 豪傑 家慶 心怡 昱光 泓宇 俊宇 俊雄 俊仁 雍之正峰 政偉 政隆 政文 政明 建強 思毅 建興 建成 建光 谷彬 谷松 谷亭 盈中 柏如 麒安 昱嘉 昱豪 昱勛 昱禎 奕榮 柏豪 彥廷 育昕 郁任 靖元 宥亘毅安 (以上民國80年資料) 孟承

二十四世 (梅)字輩
振豐 振榮 振益 瑞德瑞祥 瑞銘 志舜 志誠 順萬 宣佑 宣劭 偉明 偉
國 尚文澄巖 彥瑋 彥豪韋光 韋任 崑山 志強 國陽 國智 國星 添祥 堯欽 奇峰 俊斌 東明 弘能 木榮 木川 木青 弘偉 柏彰 正雄 正介 敬賢 敬忠 正義 敬博 秀鳳 義勇 義洲義銘 俊邦 益壽 俊廷 俊歷 冠中 冠文 東臨 建璋 克立 榮聞 榮群 昌輝 昌宏 太平 火生 (黃)建銘 (黃)建誠 (黃)建添 昆坡 正儒 志宏 志博 志達 彥全 彥州 天河 立心 威翰 鈺棨鈺翔 建村 建宏 建良 建沅 芃彣 泓宇 建中 婉如 婉蘋 宜暉 威龍 威尹 建宇 鵬宇 東慶 韋廷 依梅 詣升 (以上民國80年資料)

二十五世 (焰)字輩
致學 致安 彥志 彥佑麒文 麒宇 品翰 威達 奕同 永勳 泳先 永辰 泳
全 韋誠 炯錦 奎合羿澄 思宏 思翰 奕豪 奕沛 奕臣 哲胤 愷威 洪任
信任 鏡生 大靖 至謙逸峰 信良 信全 (以上民國80年資料)
季濰 昱仰 垣佑 群 新平 渝安

二十六世 (境 )字輩 (民國80年資料沒有記載 ) (2011.1.9 二郎抄錄於電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tw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